解決管線漏點 他成了“王大拿”
來源于:網絡 日期:2020-04-09 瀏覽:363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吉林報道(高鴻 記者 伍保丞)吉林省四平市華生燃氣工程有限公司焊工班長37歲的王國豐,2010年7月技校畢業后,被招聘入職四平熱力有限公司勤業熱源廠從事焊工工作。他愛崗敬業,刻苦鉆研技術知識,敢于創新,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從理論到實踐,從氬弧焊到電焊,掌握了焊接工藝及焊接技能,練就了一手過硬的焊接本領,先后榮獲公司十大焊工培訓成績第一名、業務技能標兵、全市技術能手等多項殊榮,在2019年四平市第三屆職工職業技能競賽中榮獲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比賽第一名的好成績,被四平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為“四平工匠”。
工作九年來,王國豐負責組織參與一級管網帶水搶修搶險80多次,參與新建改建換熱站建設20余座,參與一級管網搶險搶修200余次,參與一級管網建設30余公里。他所組織的施工工程連續多年實現安全零事故。自2013年起,他還培養出具有獨立焊接資格作業的高徒五名,平均年齡不到26歲,其中,兩人被公司評定為高級焊工,三人被公司評定為中級焊工,為公司積累了精干的后備焊工力量。“我不僅注重自身業務技能的提高,更注重同事間的團結協作與徒弟的培養,因為只有相互切磋才能相互提升,只有傾囊相授才能收獲尊重。”
2012年11月,在冬季一級網DN500管線搶修中,由于管線腐蝕,導致閥門關閉不嚴,不能完全切斷漏點水源,管內仍存有大量積水。如何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搶修并快速恢復供熱,是擺在全體工友面前的一道難題。經過仔細觀察、分析、研判,王國豐在請示領導同意后,決定采用臨時加裝一臺DN500閥門方式進行帶水作業。經過三個小時的緊張奮戰,漏點成功封堵。整個搶修過程大大縮短,比預計恢復供熱提前三個小時。
2013年9月,在鐵東收割機轉盤處DN700一級網管線施工時,為了確保一次焊接成功,王國豐組織搶修人員認真研究氬弧焊技術,創新提出采用氬弧焊打底的焊接工藝進行施工,并制定突發預案,施工工藝一次焊接成型,探傷合格,這是公司首次在一級網施工中采用這種工藝。領導決定,這項成型工藝在全公司所有一次網和二級網DN200以上管線的焊接工藝設計中全面推廣。
2013年10月,在供熱運行初期,四平熱電廠原一期DN700管線出現多處漏點,正在不斷漏水,如不及時處理,將影響全市正常供熱。險情就是命令,公司立即組織一級網搶修人員馬上進行搶修作業,并要求搶修人員在不能切斷閥門的前提下既要搶修漏點,還要保證正常供熱。為此,經驗豐富的王國豐帶領搶修人員采用加裝套管的辦法進行搶修。在整個施工中,共加裝套管約12米,終于在套管最低點加裝完泄水閥門。類似的搶修不勝枚舉,但王國豐和他的工友總能克服高溫高壓熱水及作業面狹小等多方面技術難題,及時想出“對策”處理漏點,保障一級管網的正常運行。
在多次一級網搶修搶險中,由于王國豐的工藝技術“有道”,極大地縮短了搶修時間,而且全面保證了一級網的正常運行,保證了全市供熱質量,還大大降低了一級網搶修搶險成本,累計每年為公司節約搶險成本10余萬元,相當于為企業無形中默默創利百萬余元。
王國豐表示,當今時代是創新的時代,如果故步自封,必將被時代所淘汰。